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古风句子 > 正文

古风句子

关于描写雨景的古诗有哪些精选短句38句

admin2023-09-14 07:44:13古风句子328

关于描写雨景的古诗有哪些精选短句38句:

关于描写雨景的古诗有哪些

1、宋李清照的《声声慢》下阙:……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,点点滴滴。这次第,怎一个‘愁’字了得。

2、译文:长安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,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,近看时却显得稀疏。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,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。

3、No.14近看,街道上连一个人影也没有,白白花的全是水,简直成了一条流淌的河,上面争先恐后地开放着无数的水花;远看,楼房和树木都是模模糊糊的。 

4、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

5、No.6雨,下在电线上,雨滴恰似在五线谱上整齐排列的音符,还似水滴在那里赛跑,又似珠子在那里游行。雨越大,水珠就越多,降落的速度自然也越快。 

6、风追着雨,雨赶着风,风和雨联合起来追赶着天上的乌云,整个天地都处在雨水之中。(关于描写雨景的古诗有哪些)。

7、⑫奥登《悼念叶芝》,见查良铮译《英国现代诗选》,第161页,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。

8、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。(宋.苏轼.《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》)

9、重别西湖 (唐)李绅 浦边梅叶看凋落,波上双禽去寂寥。 吹管曲传花易失,织文机学羽难飘。 雪欺春早摧芳萼,隼励秋深拂翠翘。 繁艳彩毛无处所,尽成愁叹别溪桥。题临安邸 (宋)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,西湖歌舞几时休。 暖风熏得游人醉,直把杭州当汴州。

10、阅读本文前,请您先点击上面的“蓝色字体”,再点击“关注”,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。每天都有分享,完全是免费订阅,请放心关注。

11、2020年12月21日张桃洲教授在福建师范大学解读朱湘《雨景》

12、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·其一》,便是一首关乎暴雨的经典诗篇。它是北宋诗人苏轼谪居杭州期间,创作的组诗作品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》中的第一首。它是苏轼乘船游览西湖时,恰逢暴雨,有感而发的一首七言绝句。虽然它只有短短4句,却把暴雨的壮观刻画得淋漓尽致。而西湖的美丽雨景,更是令人心醉。

13、No.13几声隐约的雷声从天边传来。云儿们似乎听到了指令,都聚在一起,随之越聚越多,不一会儿就成了墨色。电闪和雷鸣也渐渐频繁起来,闪电一个比一个疾,雷声一声比一声响。 

14、渭城朝雨亦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---王维《送元二使安西》

15、以上就《雨景》主题所作的辨析,也是试图显示笔者关于阅读现代诗的主张:解析一首诗的终极目的不是通向一个结论式的判断,尤其是诗的主题分析,任何一首诗的主题总是多重的、开放的,不宜拘泥于某个具体的“点”上,这样阅读就表现为对诗作的聚光灯般的多维审视;进而言之,无论“简单”或复杂的诗作都有各自的读法,读诗本身是一种过程,是一种基于诗的文本的“我思”——对词语构造和生命脉动的不断感知。

16、①本文基于一次研究生课堂实录,感谢胡玉蓥同学进行录音整理。

17、No.10雨,下在大树上。大树昂首挺胸,准备经受暴风雨的洗礼,它好像在说:“让暴风雨来得更快一些吧!”在看看那些树叶,它们正在争先恐后地吮吸着夏天的甘露。 

18、寒雨连江夜人吴,平明送客楚山孤---(王昌龄:《芙蓉楼送辛渐》)

19、乱箭似的急雨打在窗玻璃上,从上到下流出了一道道弯弯曲曲的水痕。

20、对宿烟收,春禽静,飞雨时鸣高屋。墙头青玉旆,洗铅霜都尽,嫩梢相触。润逼琴丝,寒侵枕障,虫网吹粘帘竹。邮亭无人处,听檐声不断,困眠初熟。奈愁极频惊,梦轻难记,自怜幽独。行人归意速,最先念流潦妨车毂。怎奈向兰成憔悴,卫玠清羸,等闲时易伤心目。未怪平阳客,双泪流笛中哀曲。况萧索青芜国,红糁铺地,门外荆桃如菽。夜游共谁秉烛。

21、细细的柔柔地雨丝织成了一张大网,从云层里一直垂挂到地面上。

22、13)下雨天,我一个悲伤着,雨水落在我的脸上,像泪滴一样滑过、于是,我笑了。

23、3)六月的天空,雨是不可缺少的。消失的下雨天,我好想再淋一遍。在雨中我无法掩饰什么,坚强只是脆弱的面具。我不知道六月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,六月没有眼泪,只有心在下雨,雨未停。

24、为了介绍《雨景》的相关背景,笔者在前面扩展了朱湘的性格、生活境况和他的诗学观念等,这样的迂回还是很有必要的。由此,当我们进入这首诗的文本内部时就有可以参考的坐标系了。那么,如何进入这首诗的文本?第一步当然是看标题——《雨景》,这个标题提示读者它应该是一首写景的诗。从题材类型来说,“写景”在中国的诗歌传统里是非常普遍的,每个人阅读视野里相关作品应该不少(“大漠孤火烟直长河落日圆”“枯藤老树昏鸦”……不胜枚举),对于写景的诗如何写景、具有什么样的形态,可能会形成自己的一个预期,总会想到“情景交融”“寓情于景”“一切景语皆情语”之类,这在古典诗歌里基本上形成了套路。可是,对于现代诗来说,如何写景是另外一个问题。在新诗的初期阶段,胡适《谈新诗》提出了“具体的写法”的主张,认为新诗要写一些具体可感的景和物,不过,他和同时期的康白情等写景、写物的诗都比较简单。而到了朱湘的《雨景》这里,新诗写景的面貌就开始出现变化了。此外,这首诗写的是“雨”之景,雨在诗里也是一个常见的书写对象。在古典诗歌里,大自然中的风霜雨雪、季节里的春夏秋冬,相关的诗作可谓不计其数,写雨的诗非常多。面对强大的古诗传统和显得“俗滥”的“雨”这个题材,新诗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处理并且显出“新意”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进一步说,早期新诗写景、写物要是有了自己的特色,也是为新诗的立足乃至地位的稳固作出贡献。就此而言,《雨景》处在早期新诗写景的一个重要“节点”上。

25、⑫奥登:《悼念叶芝》,查良铮译《英国现代诗选》,长沙: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,第161页。

26、⑬见罗念生编《朱湘书信集》,第26-27页,天津人生与文学社1936年版。

27、前面进行的主要是《雨景》形式层面的分析,这种略显琐碎的分析意在表明,一首看似简单、“透明”的诗作也有繁复的内在“纹理”,需要仔细的辨察和适当的解读路径。不过到这里为止,我们没有对《雨景》一诗的主题进行阐释。谈到这首诗的主题,最直截了当地说就是写“雨景”(既有“我心爱的雨景”,又有“我最爱”的“将雨时的天”——也是“雨景”的一部分),同时写“雨景”连接着的个人情绪。虽然这似乎仍然没有脱离“景语”“情语”和“寓情于景”的套路,但如前所述,此诗在写“景”抒“情”的方式上跟古诗大相径庭。倘若深究下去,就会发现有两个物象的意蕴主导着全诗的主题:一个“将雨时的天”,另一个是最后一行里的“鸟啼”。

28、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(唐.杜甫.《春夜喜雨》)

29、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: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能不忆江南? 《唐·白居易》

30、一阵新雨过后,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,夜幕降临,凉风习习,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。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,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。

31、宋 陆游《夏雨》:严州城中三日雨,朝暮点滴无休时。释义:严州城已经下雨多日了,雨点从早上到晚上都没有停过。

32、沾衣欲湿桃花雨,吹面不寒杨柳风。---(唐僧志南《绝句》)

33、这首《雨景》被认为是朱湘的代表作,虽然篇幅短小,但在朱湘诗作以至1920年代新诗中占有特殊的位置。众所周知,1920年代仍然属于新诗的草创期,新诗自诞生之初直至1920年代中期,一直遭受着“浅白”、“不定形”等指责;不过随着徐志摩、闻一多、朱湘、冯至等的出现,新诗创作及其形象发生了很大改观,一个显著的体现是语言趋于纯熟、形式上也逐渐“成型”。这是新诗寻求“艺术”的结果,诗人们在语言的锤炼、形式的锻造方面,作了很多努力,极大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,让现代汉语显出自身的特性和美感。也就是说,1920年代中期以后,新诗创作中开始出现周作人在1920年代初所期待的“美文”的苗头了——他当时引入并倡导这个概念,实际上就是想呼唤现代汉语的书写能力。朱湘的诗也汇入了那股寻求“艺术”的潮流中。

34、前面进行的主要是《雨景》形式层面的分析,这种略显琐碎的分析意在表明,一首看似简单、“透明”的诗作也有其繁复的内在“纹理”,需要仔细的辨察和适当的解读路径。不过到这里为止,我们没有对《雨景》一诗的主题进行阐释。谈到这首诗的主题,最直截了当地说就是写“雨景”(既有“我心爱的雨景”,又有“我最爱”的“将雨时的天”——也是“雨景”的一部分),同时写“雨景”连接着的个人情绪。虽然这似乎仍然没有脱离“景语”“情语”和“寓情于景”的套路,但如前所述,此诗在写“景”抒“情”的方式上跟古诗大相径庭。倘若深究下去,就会发现有两个物象的意蕴主导着全诗的主题:一个“将雨时的天”,另一个是最后一行里的“鸟啼”。

35、不难看出两个版本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:修改后没有分节、句子更凝练整齐、用词更富现代色彩等,最重要的是改换了“它蕴着一种无声的期待”这句。当然,对二者还可以做更细致的对比分析,但这里暂且搁置,将讨论的重心放在修改后的文本上。先整体上浏览这个改过的文本就会发现,它虽然取消了原有的分节,但仍然包含了两个明显的段落(或层次):以第五行中的破折号为界线,前后各5行分别构成了第二个段落(或层次);然后,两个段落里如果进一步细分的话,各自还会有更小的层次。划分如下:

36、阳春布德泽,万物生光辉----------汉乐府古辞《长歌行》

37、微雨池塘见,好风襟袖知。---(唐杜枚《秋思》)